作者: 黄兴涛、夏明方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丛书名:清史研究丛书
出版时间:第1版 (2008年7月1日)
ISBN: 9787533450380
《清末民国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科学兴起》一书从清末民国社会调查的总体情况,政治、经济、教育、民族、民俗、法律等各种具体门类的调查在中国发生、发展过程的护理,特点的分析揭示,一些典型社会调查的个案考察,社会调杏方法与国人认知观念的转变,各社会科学门类的发生、发展中社会调查的作用等多重视角,对清末民国社会调查及其与现代社会科学兴起的历史关系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序言 在中国,无论是今天意义上所使用的“社会”、“调查”,抑或“社会调查”,都是清末民初才从日本引入的新名词和新概念。但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和学术活动之历史现象的社会调查,其在中国究竟起源于何时,却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需要继续加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对“社会调查”内涵的不同理解。 我们以为,社会调查应有广义、狭义之分。最广义的社会调查,在传统中国也曾存在,它指的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程序,通过一定手段(如借助询问、实地观察,或征集文卷等),对特定社会事项进行资料、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以求得实情实态的一种经验活动,或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理性分析的认知活动。而较为狭义的理解,则通常是把社会调查认作为一种现代性的事物。它虽然仍以询问、实地观察、征集文卷等方式来获取调查对象的资料和信息,但对资料信息的分类整理,总的说来却比传统调查要严密和系统;其以此为基础所作的分析,也往往有新的理论指导(如实证主义一类),且其本身也被逐渐当成一种独立的学问方式来对待。 目录 编者前言:清末民国社会调查及其学术内蕴 现代统计学的传入与清末民国社会调查的兴起 (现代统计知识的传入与统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从清末到民国:“统计型调查”的大量产生 调查观念的发展变化与统计的作用 “统计型调查”在中国的专业化过程及其表现 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对民国统计学的影响) 社会调查与社会学中国化 以1922~1937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例的研究 (理论、服务、调查三者并立但有偏重的社会学中国化思路的提出与坚持 Booth式调查盛行时期:1922~1934年 社区研究推行时期:1932~1937年 社会调查在社会学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角色和地位) 重审民国社会学史上的社会调查派 (李景汉对“社会调查”的看法并不狭隘 张世文:“社会调查+社区研究”是否可能 吴景超:两派各有其可取之处 孙本文对社会调查派的看法 从社会学学科成长的角度重评社会调查派) 近代中国人口调查的现代化过程与方法论演进 [近代中国人口调查的现代化过程 近代中国人口调查方法的演变(调查人员资格与素质的变动;调查程序的调整与调查法的嬗变;调查内容及数据处理方法的调整与改进) 人口调查方法论体系的完善与社会现实的背离] 民国时期农村经济调查与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学的兴起 (农村经济调查的兴起与发展 农村经济调查的特点 农村经济调查与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在现代性与国家之间 对20世纪前期少数民族调查的再认识 (现代性叙事的引入 打造现代国家认同 现代调查技术的精进) 主客互渗 对于“民国时期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的重新思考 (当前民族学史研究中的三种转向 “从边缘看中心”的主位视角:以“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为例 外国人在华早期专业调查对中国民族学兴起的影响 互为“他者”:外来学科遭遇挑战 迈向主客互渗与文化自觉) 从教育调查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员形象 兼论教育调查与中国现代教育之建立 (教育调查的兴起 从塾师到教员 教员的生活与组织 教员与新教育 教育调查与现代教育的建立) 礼俗改造的学术实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礼俗调查与现代民俗学的兴起 (二三十年代礼俗调查鸟瞰 对二三十年代礼俗调查的类型分析 “到民间去”:反思精神以及现代民俗学的兴起) 清末民初的习惯调查与现代民商法学的建立 (清末之调查 民初之调查 习惯调查的成果、资料整理及新发现 民法近代化与民商法学在中国的建立 清末立法者对习惯问题的认知与论争 民国法学家对习惯问题的全面检讨与学理研究) 应对边疆危机的新学科 边政学的兴起与发展 (边政学的肇始:顾颉刚关于边疆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边政学的建立:吴文藻的“边政学”理论一边政学的发展:方国瑜在西南边疆研究中的贡献 边政学的应用:江应棵的边疆行政设计 边政学的特点)
友情链接: |
|
快速通道: | 新莆京app下载官网 | 人大新闻 | 国际交流处 | 研究生院 | 科研处 | 招生就业处 | 教务处 | 图书馆 | |